设计师平台 王彩玲到底败在哪里?

设计师平台 王彩玲到底败在哪里?

加星标,不迷路点击上方“包法利小姐的房间”→点击右上角三个点→点选“设为星标”

第472期原创

转眼入秋,记得春天的时候写过一篇关于电影《立春》里王彩玲的人物分析——春天到了,王彩玲们还会蠢蠢欲动吗?。

大部分同学都挺认同文中意的,对王彩玲的同情和理解远远大于指责和厌恶。或许是到了一定年纪,大家都从这个平凡而执拗的女人身上看到了自己的影子吧。

但依然有人表示疑惑:王彩玲到底为啥成不了,是不是才华有限而不自知?

才华是否有限,到底处在一个怎样的水准,咱也不知道咱也不专业,所以没有资格评这个级,但有一点是可以确定的,她的天赋和努力一定高于常人。不然以她那超实在的性格,断然不会有胆孤注一掷。

只不过,鲜艳的花朵需要在得宜的土壤中才能水灵灵地开出来,才华的培育亦是如此。

最近不奥运会嘛,赛场上那一波波别人家的孩子可把一众家长焦虑坏了,纷纷开始记笔记学习“如何才能培养出下一个郑钦文”之攻略。

呵,那当然是,规划很美好,现实很骨感,可不是记笔记照抄就有用的。

需要砸钱,但光砸钱还不够,还要有全家的通力配合,尤其爸爸的高瞻远瞩和超强执行力;

以及,拿冠军这种事当然少不了天时地利人和的多方要素齐备,可遇不可求;

更要命的是,所有的方法和运气加起来恰好适合郑钦文,也未必适合别的孩子。

1V1的精准培育,才让发着小芽的天分一点一点开花结果,同时获得世俗的成功与众人的仰慕。

所以,有谁能真的独立成才呢?有些天赋尚可的小苗苗光是顶开旁边的石头子儿就得用尽八成力气、大半苗生,拿什么跟人家土壤优渥的苗子一争高低?

诚然,王彩玲的出身、家境以及因外貌丑陋所受到的冷眼与嘲笑,是她野蛮生长的动力,可同时也给她带来了无以复加的阻力,人家大城市小女孩能上培训班、找名师,还能有家里的音乐氛围熏陶着,她有吗?

一句话总结:她已经在非常努力地挖掘自己的天赋、展示自己的才华了,无奈,起跑线太低是硬伤。

如果实在要说“才华有限”,那么这个果,也是由诸多客观因素促成的。这也是我经常跟大家说的,人是系统的产物,才华也是。

“开脱”了半天,那主观因素有没有呢?当然也是有的。

我说两个:

其一,固执。

她去北京歌剧院应聘,负责人明确告诉她“我们不招人”,剧院自己的演员几个月都轮不上排一出戏,都在合唱队呆着,现在的合唱团体就是这么不景气,全靠国家拨款养着,所以根本不可能进人,跟你唱得好不好无关,徒增负担的事情,谁干哪,没意义呀。

说得很直接很坦诚了,态度也是客客气气的,但王彩玲愣是听不进去,坚持当着负责人的面唱了起来。

与其说是想让人家回心转意,不如说是她不愿意面对现实。

这一段,正是对王姐个人性格的一个形象写照——你说你的,我唱我的,习惯性把个人需求放到外部形势之上,自然就很难让个人的理想照到现实的空子里。

其二,道德感高。

自称得了癌症的高贝贝和王彩玲完全是两种人,她非常懂得“搞关系”的重要性。

这里的“搞关系”当然不特指走后门、塞钱,而是说懂得在人与人的“相互影响”上做文章。

她梳着光头,说自己得了癌症,博取了王彩玲的同情心,也赢得了广大观众的同情分。

虽然事后证明,她撒了谎,不是她得癌,是男朋友得了癌,她也不是毫无基础、独自苦学,而是接受过五年的科班训练,惨的程度远没有呈现出来的那么多。

整个一个“撒谎虽可耻但有用”的典型案例。

而王彩玲则恰恰相反,不仅从不卖惨、只求以实力服人,还十分实心眼子,撒不了半点谎。

看人小姑娘那么可怜,实在忍不住不帮忙,“即将调入中央歌剧院”的对外统一口径也不要了,直接捧着歉疚与惜才的红心拿真金白银给姑娘打call;从电视里看到姑娘得了第二名,抱着人家哭得梨花带雨,仿佛比自己拿到名次都激动。

王彩玲是赤诚与要强的,高贝贝是狡猾与圆融的。人的特质本无对错,但在当今这个世道,后者还是更容易驶向成功一点。

市场经济嘛,对接需求可比孤芳自赏重要多了。电视上播放的歌唱节目,不过是以竞技为形态的show,收视率是王道,实力是其次,能牵动观众的心就是比单纯唱得好更讨巧。

电影是07年公映的,说的是九十年代的事儿,却精准预知了后来的选秀时代,动不动身世悲惨、爷爷车祸,选手们在讲故事上下的功夫并不比唱歌本身少。

这是死脑筋的王彩玲开不了的窍,而高贝贝却早就深谙此道,正如她自己所说:咱们小地方出来的,没点特殊手段,根本出不来。

别看人姑娘才二十二岁,电商美工外包网社会化程度肉眼可见地比王彩玲高好几个level。

什么是社会化?社会是由一个一个的人组成的,所谓社会化,说到底还是对人心的了解、对关系的把握。

现在流行的祛魅和社会化程度的高低就是呈正相关的两个东西。哪来那么多理想化的金身?谁都有七情六欲,谁都得吃喝拉撒,谁都逃不出马斯诺的五层妖塔。

社会非考场,不是哪儿哪儿都有单纯透明的评分规则,拿高分就能胜出?naive,对准需求精准狙击往往更有效。

所以像高贝贝这种身段灵活、道德感不高的人注定比一根筋的王彩玲更加容易成功。

“艺术就要纯粹”“看到努力的苦孩子就是要有同情心”,王彩玲心里有太多难以被打破的原则,好似一堵堵墙,根本誊不出让成功窜进来的路。

其实道德感高和固执是一回事儿,就是太呆在自己的世界里了。

而之所以会呈现出这样一种封闭感,是因为,她内在的匮乏感太重了,黑洞太多了,沟沟坎坎太密密麻麻了,填平它们都来不及,根本没办法平静地看向外面的广阔世界。

于王彩玲而言,“唱出来、去北京”不只是梦想和追求,更是她摆脱困境、证明自我、获取认可的唯一绳索,抓住这根绳索,她的精神生命才能得以延续。那是命啊,强烈的求生欲和不安全感让她来不及看别的。

这种状态是可以理解的,但却是注定通向悲剧的,当一个人忙于自我满足时,便无法全身心投入地同外部世界的人与规则进行交手。

如果说唱歌的能力是一把枪,那么在一定时间段内,它只能打到一个方向。当你用它自我感动、自我满足、自我发泄的时候,就不要奢望它能同时给你打出满场喝彩和一片天下。

这才是王彩玲悲剧的根源——内里千疮百孔,充满了失望、屈辱与不甘,遂将所有期待系于一线,可残酷之处在于,唱歌这件事其实背负不了太多东西的。

她这一番操作,归根到底是什么呢,就是试图用能力上面的无限拔高来抚平关系层面的痛苦。

你们不是对我冷眼嘲笑吗?那我就去找一个看得上我的地方。

你们不是觉得我只能随随便便嫁个人庸庸碌碌吗?那我偏要追求聚光灯下的灿烂辉煌、打你们所有人的脸。

所有要强而执拗之人的心中,都住着一个死磕的对象。这在心理学上叫“加害者认同”,你以为你在上进、在追求高洁的艺术、在逃离肮脏的一切,而事实恰恰是,你从未走出他者布下的牢笼。

你不完全是因向往而奔跑,也是在为扭转某些人对自己的看法而奔跑,哪怕他们根本无从知道你的内心戏,哪怕在你还未跑出分晓的时候,他们中的某些人已经自顾自地死去了……

其实没有人那么在意你,可你偏偏一直用所谓的励志与之纠缠。

停下吧,能力和成功承担不了那么多,人际关系里遭受的创伤最终还是要在人际关系里获得治愈。

做事和“搞关系”有共通之处,却终究各数一个维度,不能混为一谈,不然就只能如西西弗斯推石头上山,怎么都去不到终点。

相信王彩玲在唱歌技术层面是一直有进步的,但很明显,她在处理人际关系方面的稚嫩感非常之重。

具体表现为:好的时候跟人特好,不好的时候就直接决裂,反差太大,中庸不了有点儿。

跟黄四郎是如此,没认识多久就想跟人家谈恋爱,男方发现未经自己允许被那啥之后,毅然决然跟她一刀两断;跟高贝贝也是如此,掏心掏肺帮人家打比赛,看到对方获奖激动得不能自已,而得知对方撒谎后才发现大家根本处不来。

起初的上头,是因为她太孤独、太希望被看见、太希望被理解了,一旦从某些人身上看到了自己的影子,就会想要如同呵护自己内心的小孩一样与对方融为一体;

之后的决裂,是因为她只顾着照顾自己的内心、填满自己的需求,而未能对眼前的客体有一个较为客观和全面的认识,要么会忽视对方需求,要么会造成前后落差,最后不是他不高兴便是自己失望,关系自然难以为续。

还是上面说的那个道理,人的心力是恒定的,光顾着给自己解渴,自然看不清眼前的杯子里装的是啥子液体。

说到这里有些苦涩,这世界可真是一个巨大的马太效应,旱的旱死涝的涝死,捂着伤的人走不远,缺爱的人无人爱,没钱的人会穷好久,诸如此类……

仿佛多米诺骨牌,从第一张牌被推倒开始,后面的事便成定局,需要非常强大的反作用力才能“逆天改命”。

这个反作用力自然不可一蹴而就,但它的起点一定是当事者逼着自己面对现实。

看吧,他是一个骗子,她是一个投机者,比赛的规则没有那么公平公正、清晰明朗,世间规则瞬息万变,正如你遇到的所有人从来不止一个侧面……

没错,你的伤口还在滴血,但请不要把这笔账算到新人和新世界的头上;

你有一个特长很不错,但它是用来拿成绩的,而不是用来向一些并不关心你的人证明什么的。

让过去的归过去,让现在的归现在,让能力的归于能力,让关系的归于关系。一个“拎得清”的人,也许不会成功,但一定不会过得太拧巴。

后来,卖起猪肉、领养了女儿的王彩玲,应该已然迎来了这样的觉醒时刻吧~